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首批25家公司正式登陆A股,截至8月21日收盘,科创板正式“满月”。
科创板首批25只股票及后续上市的3只股票自上市交易以来,两融业务运行态势良好,两融余额规模逐步上升并逐渐趋稳。而最值得关注的是,科创板下融资融券占比几近1:1,两融数据“多空”博弈态势凸显。
而同时,在科创板满月之际,随着资金逐步趋于理性,存量市场博弈褪去此前狂热,后续能否引来足够的增量也同样值得关注。
科创特色凸显 两融1:1比例
科创板自上市交易以来,投资者积极性高涨,两融业务运行态势良好,融资融券成为推动科创板的重要推手,两融余额规模逐步上升。
而最值得关注的是,科创板下融资融券占比几近1:1,两融数据“多空”博弈态势凸显。记者统计了科创板企业上市以来区间融资融券均值以及比例,发现多家企业的融资融券比例都在1:1比例附近。
截至8月21日收盘,科创板已运行满一个月。据统计,科创板最新总市值为6475.33亿元,28家公司平均市值达231.26亿元。其中,市值最小的为铂力特(62.64亿元),市值最大的为中国通号(1074.87亿元)。
从上市以后的股价表现来看,科创板28只股票全部较发行价取得上涨,平均涨幅171%。较发行价涨幅最大的个股为沃尔德,涨幅达433%,较发行价涨幅最小的个股为中国通号,涨幅也高达73.5%。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股票普遍涨势如虹的背后,离不开资金的持续加码,从两融业务的持续高企可以获知一二。开市一个月以来,科创板两融业务显示其独特的特征。
截至8月20日,科创板两融余额达60.32亿元,占上市可流通市值(922.86亿元)比例为6.54%。其中,融券数据尤为值得关注,占两融余额比稳定在40%-50%之间,与融资余额比例几近1:1。
具体来看,科创板融资余额首月为32.97亿元,融券余量金额为27.35亿元,占两融余额比例为54.66%,占两融余额比例为和45.34%,二者分别占上市可流通市值比例为3.57%和2.96%。
对于科创板的两融博弈,招商证券策略分析师陈刚对记者表示,科创板强调多空平衡的市场化博弈,使价格向公司价值逼近速度加快,资本市场价值发现效率提高,有助于构建市场多空平衡生态以及践行价值投资理念。
抢滩科创融券 个券费率达60%
实际上,科创板上演多空博弈的背后,与科创板的特征、投资者积极性以及机构的两融开展密切相关。
科创板股票上市首日就可以作为融券标的,并且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及参与科创板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的战略投资者,都可以作为出借人参与科创板证券出借,使得科创板券源充足,融券余额提高明显。
而投资者对于融券的积极性也是关键因素。在科创板融券业务火爆之际,券商布局科创板融券业务也成为各家券商争相抢夺的业务,券源紧张、融券价格飙升等因素助推下,券商布局两融资本中介业务的积极性也迅速增强。
而目前,具有科创板融券业务资格的只有9家券商,主要为大型券商: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银河证券、海通证券、申万宏源、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和招商证券。
一大型券商信用交易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科创板融券的费率一般10%—15%是正常的,但有的个别票费率高达65%,个股之间费率差别明显,并且由于券源比较紧张,个别机构报价高企。
存量博弈渐退 增量行情如何演绎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创板“满月”之际,有分析人士指出,市场正在褪去此前的狂热,存量增量的博弈将成为影响科创板行情的重要力量,那么,科创板市场后续引来新的活水的因素有哪些,市场又会否延续当前的火热行情,背后的逻辑有哪些呢?
申万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对记者表示,科创板首批新股上市以后已经出现降温,换手率从早期上市第一天70%降至20%,换手率回到市场平均水平,比其他板块会略高一点,这是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降温也是必然的。
而后续的市场表现主要取决于两方面。
第一,科创板本身有好的公司和好的业绩出现。好的标的能够继续吸引市场当中的资金大力的参与。
第二,科创板后续的价格定位不一定那么高,或者说会有一定的涨幅收窄。那么这种情况下,使得资金有机会进入这个机会。从现在来看,科创板总体上前两周上涨,后两周出现回调,那么如果回调到一定的位置,会有新的资金介入。这个时候会再兴起一波相对比较热的投资潮也是有可能的。
总体而言,后续主要取决于科创标价格的合理以及高质量的企业的上市。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