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购房者都有这样的烦恼,买房后,不能按时拿到房子的产权证,甚至在住进新房后都没拿到,房产证遥遥无期。不得不说,房产证很重要,将影响到以后的落户、抵押贷款等。那么,房产证办不下来都有什么原因呢?小透明带大家来看看~
开发商“五证”不全
因前期手续不全而导致大产权证无法办理。开发商的资质是影响购房者取得房产证书的主要因素,其中的“五证”非常重要,通常五证是指《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商品房销售许可证》。
开发商未缴纳契税
现在的新房契税一般都是由开发商代收,然后统一上缴税务机关,拿到完税证明。实际上很多开发商都不会及时上缴契税,比如收房时交契税,两年后再办理房产证。
资金周转不开
如果开发商已办理了大产权证(房屋竣工验收后,交付购房者之前,房地产开发商向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的初始登记),那么问题可能是办证时开发商要缴纳此前代收的契税和公共维修基金,这部分资金总额很大,开发商资金可能一时周转不过来。
房屋验收未合格
想要顺利办下房产证书,新房验收是重要一环。新房质量存在问题,没有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验收,那么这样的房子就不具备交房条件,交不了房子,房产证自然是办不下来的。
开发商违规建房
开发商在实际建造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违规现象,擅自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的情况将会直接导致交房后你拿不到房产证的后果。
土地抵押情况
开发商在楼盘建设过程中,还有可能抵押土地或项目来融资,这也会影响办理大产权证和业主的分割产权证。
所以,我们在买房时除了确定五证齐全,还应当考察开发商的资金实力、已开发楼盘现状、市场口碑等,并尽量选择实力雄厚、已经市场检验的开发商。遇到该类问题的业主,也请积极维权尽快起诉,以防错失最后的办证机会。